您当前的位置:学校管理>计划总结>工作计划>阅览文章

溧阳市职业教育集团(溧阳中专、天目湖中专)2018学年度工作计划

作者:溧阳中专  发布时间:2018/9/1 8:05:35  点击数:12317

不忘初心,行稳致远,翻开职业教育新篇章

——溧阳市职业教育集团2018学年度工作计划

一、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加快职教融合新发展

目标任务:

1.做好制度融合建设,着力实施溧阳市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按照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切身利益的原则,体现规范、公正、公平,对学校制度进行逐步梳理、规范。

2.优化专业群建设和整体规划,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保障。

3.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创建。

4.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创建。

5.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创建。

6.江苏省新中职综合系统数据完善。

7.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8.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推进工作。

9.深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落实质量年度报告。

主要工作:

1.拟整合两校《绩效考核制度》,适时推出执行。分步指导各职能处室对校内制度进行汇总,拟对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校级出台的制度进行留档备查。

2.优化重组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餐饮旅游、生态农业、工程管理、健康养老服务和学前教育及保育、电梯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新能源技术应用等12个专业群,适应溧阳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整合,确立构建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专业群,启动架构职教集团深度融合后的专业群归属和专业系部架构。

3.完成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在组织专业部完成《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拟与高校专家团队对接,调研、论证、修订和完善《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德育工作规划》、《教学工作规划》、《教师发展规划》。

4.现代化示范校建设对照“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标准”和“省教育评估院反馈意见”进行整改,与合作企业联合进行材料的进度、质量和效果进行把关,确保2018学年度整改通过。

5.由项目办、信息处牵头,对照省标准,为2018年创建省智慧校校园的专家答辩和现场视导作好准备,通过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答辩。

6.建成2-3个现代化实训基地。2018年下半年启动数控技术应用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2019年数控技术应用创建成省现代化实训基地;规划好2020年电子与信息技术、2021建筑技术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

7.对新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中数据进行更新,审核。理顺数据来源、责任主体、校级审核等程序,保证学校基础数据在省平台上平稳运行,特别是花大力气按省要求完成系统过程性数据,为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保障。

8.加快推进江苏省现代学徒制区域试点工作,在2017学年度适度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力量,投入财力和物力,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区域试点,为全面运行现代学徒制作好准备。

9.着力推进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的架构,借助国家级加工制造类培训基地单位和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协作组牵头单位的优势,在架构学校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上,制定相关专业的现代职教体系课程标准。

10.深度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二、深化规范管理内涵,展现朝气蓬勃新姿态

(一)强化规范管理不走样,着力素养提升不偏向

目标任务:

1.强化规范管理不走样。积极进行规范管理标准建立和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德育管理团队培训,突出专业部管理主体作用发挥,形成德育管理合力。

2.着力素养提升不偏向。继续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1.抓实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整理规范管理制度成文成册,作为学生管理的标准,继续完善班级月星级考核制度,全面提升专业部班级管理活力,确保管理成效。

2.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积极借助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平台,用好省新版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探索形成标准化的学生学籍管理体制。

3.狠抓德育团队建设工作。坚持德育例会制度,继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以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为抓手,依托现有德育名师工作室,营造德育教科研氛围,促进名师班主任的培育养成。

4.启动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进专业部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全学年各专业部至少建设精品社团2个,参加社团学生人数40%以上;实施经典诵读进课堂,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发有关实践性校本教材1-2本;每学期举办一次特色鲜明、主题多样的大型德育活动。

5.深化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依托学校“上善”学生发展中心,做实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落实就业顶岗实习考核机制和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确保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本地就业率85%以上。组织做好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总结宣传,每年新增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10个以上。

6.做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依托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有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制度,持续推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二)落实课程开设过程性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目标任务:

1.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全面监控各专业教材选用与开发以及课程实施等内容,对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执行过程性考核制度。

2.研究教学诊改指标,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学督导、学生、家长、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学校、专业部、教研组三级推进”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诊断与改进体系。

主要工作:

1.依法开设课程,结合学校《教职工校内聘任制办法》、《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加强课程开设管理,依据教师动态管理办法加强课程开设过程性管理。

2.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有关学科进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3.逐步实现教学诊改的常态化工作,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核心,制定方案、质量目标和标准,最终实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4.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即形成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督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等四大系统。形成校级层面教学督查和以专业部层面部主任、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学督查,实现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

5.重点抓好教学目标的监控,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进行有效监控。

6.落实教学过程监控,即教学检查和教学测评的有效监控,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听课、座谈会、专项检查、常规检查、教学巡视等形式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专业部于期初、期中和期末作三次认真检查,教学处实行不定期抽查。

7.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办法,修订《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管理的办法》。

8.以学校数字化校园成绩系统为基础,强化学生成绩信息化管理力度,全方位规范学生学籍成绩管理工作。

(三)遵规守矩、事事精细,打造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品牌

目标任务:

1.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务实高效的做好后勤常规管理工作。

2.严格落实好“五常+”管理要求,打造食堂管理服务精品工程。

主要工作:

1.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常州市级机关差旅、培训费等相关文件,规范差旅、培训等相关经费的使用和报销。严控三公经费,严格按照上级有关三公经费规定,做到项项有申报,笔笔有审批。按照市局,市政府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公开三公经费相关信息,做到透明、公开,形成事前申报-事中控制-事后审核的规范流程。

2.严格遵守中小学财务纪律,招标类、备案类、维修采购类,需两个主任以上现场察看后签字,采购需两个主任签字按程序执行。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出差有明确的规范流程。教研活动、外出培训等经费使用要有批示,有票据等附件。

3.进一步强化落实溧阳市教育局推行的学校食堂“五常+”管理实施意见,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品质、价格关,让学生餐餐都能吃到安全、健康、价廉物美的饭菜,真正做到让学生吃的满意,让家长放心。

4.完善学校设施、设备维修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学校维修保障工作务实高效。

5.全面做好三期工程建筑楼栋的检修工作,根据合同要求,协调承建单位维修到位。

6.对接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仓库物品管理智能化,高标准的做好后勤管理模块建设。

三、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打造繁花盛开新亮点

目标任务:

1.落实课程建设考核,完善教学资源开发使用奖励机制,着力信息化教学推进工作,打造精品课程,推进网络在线课程建设。

2.提前谋划教学大赛,力争2019年再创佳绩。

3.加强对口高考教学管理,夯实基础年级教学基础。

4.创设教研组教研氛围,优化公开课开设效果。

5.寻求教诊改、现代职教体系等重点工作的突破。

6.争创“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主要工作:

1.推进第二轮信息化课程建设和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以文化课及专业骨干课程(2门/专业)为建设对象,以工作室和教研(备课组)组为建设团队,利用泛雅教学平台,以微课、公开课和幕课等形式建设在线课程资源,构建具有富媒体化、知识单元化、学习流程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系统性讲授和碎片式学习的有效组合,创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做好参加2018年教学国赛团队的服务工作。提前谋划2019年教学大赛,9月份专业部层面宣传选拔并推荐至学校,10月份学校层面进行教学设计稿评选和说课选拔,11月份确定参赛团队和参赛选题,12月份打造参赛作品,2019年3月-5月参加常州比赛,保证省赛份额。力争2019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获得2块金牌3块银牌3块铜牌,并有1-2个团队参加国赛选拔。

3.成立教学研究主体,将对口高考的要求与研究前移。指导落实基础年级技能训练的组织与考核工作,强调过程性考核,将成绩录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诊断,为高三技能教学夯实基础。

4.在学校统一要求下,适时、适度形成分流机制,妥善控制单招班的规模,提高对口高考的整体水平和本科达线率。

5.订计划,带目标,重课堂,出成绩,扎实开展教研活动。逐渐把课前备课、听课评课作为活动的必备内容和规定动作,充分发挥专业部的主体作用和督促机制,开展以专业部、年级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公开课开课质量。

6.开展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设立对口单招组、中专(五年制)教学组、实训组,各专业部在初评基础上参加校级评选。

7.配合做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结合教学条线资源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和质量监控五个二级指标,明确的改进方法,逐步落实行动,取得成效。

8.做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工作。关注实施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针对需要参加对口单招文化统考的要求,及时做好跟进和应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转段条件中的硬性条件(公共英语二级、计算机一级和技能中级)的达成合格率。开展中德班技能教育研究,凸现技能发展特色。

9. 依托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的优势,在牵头制定《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内涵标准》的基础上,力争首批争创“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四、高举技能大赛旗帜,彰显溧阳版块新特色

目标任务:

1.融合两校区资源,规范实训教学管理,严格实训成绩考核。

2.优化技能大赛队伍,在2018省赛基础上,积极架构新一轮技能集训与参赛项目,抓实传统,紧盯重点,扎实训练,力争2019年省赛实现集团新超越。

主要工作:

1.融合两校区资源,实现实训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在融合实训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融合,尤其是相关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师资的聘用,实现统一调剂,按需调配。

2.统一标准与要求,加强技能实训课堂的规范化管理。对专业部各个专业工种技能训练目标、要求以及实施过程的督查。

3.严把成绩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关,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保证基础性实习实训成效的达成。

4.以专业部为主体,全面盘点各专业师资力量,积极架构专业教师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研究省市大赛方案,制订详实的技能训练计划,开发技能大赛课程,培育中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培育高技能学生团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

5.依托传统强项,厚实基础,扎实训练,力争突破。充分利用戴埠校区的优势项目,融合燕山校区的优势资源,紧盯重点项目,牵头建立外聘专家团队,有的放矢,扎实训练,强化、固化板块,让“溧阳风”吹得更猛,让“梦之队”令人生畏。

6.协调沟通,加强合作,合力谋好专业内涵发展。开展“三创”教育活动,提升师生创新能力。精准对接德国FFT公司,加强国际合作教育,形成品牌。借鉴国内职业院校进行“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成功经验,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建“双元制”教学培训中心,探索具有溧阳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7.提前谋划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在软硬件与信息化建设上,会同专业部、信息处,对数控实训基地、电子实训基地进行查漏补缺,全力创建。

8.群策群力,承办各类大赛。积极申请建筑项目常州市赛,配合歌岐校区,于明年共同承办2019电梯省、国赛,同时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校级技能月活动,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代检”的目的,营造良好的赛、练氛围。

五、教师发展多措并举,营造纵横联动新氛围

目标任务:

1.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为工作目标,以教学成果为工作架构,以名师工作室为建设途径,给“想发展、要发展、能发展”的教师提供最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促进全校师资队伍大提升。

2.营造“创新、创优”的科研氛围,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学科教学研究,打造有一支教学科研同发展的师资优秀教师队伍。

主要工作:

1.以名师工作室为建设途径,遵循“雏鹰展翅、大雁领航、鲲鹏翱翔”工作目标,再打造5—10个左右的校级精品名师工作室,加快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

2.以科研管理为抓手,做好教育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加强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有序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引领和指导教师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3.做好第九批四类教师的最后一轮考核工作。做好各级各类申报工作,提前创设条件,组织全校教师积极申报,联合申报,并产生实效。摸清我校教师发展实情,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特级后备、特级教师等备选教师发展扶持力度,打造重点教师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升工程。

4.依托国培基地和省名师工作室协作组,借助各类培训的优质资源,强化学校校本培训成效。科学安排部分优秀教师到高校、教研机构、大型企业等进修或培训;借助高校专家队伍、科研专家、行业专家,与我校教师结成“一对一名师工程”,定期组织研讨、培训等导师辅导活动,务实高效推动师资队伍提升。

5.以教学成果奖为工作重点、工作目标,重点架构以青虾养殖、南山树屋、乌饭草、溧阳白芹为四个的教学成果奖的工作框架。

6.认真贯彻上级文件要求,认真履行并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真正体现学习型学校的优质资源。

六、构建智慧教育校园,拥抱高效便捷新生态

目标任务:

1.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做好校园一卡通、智慧教室、标准化考场、信息化教学设施及相关工作室的建设工作。

2.部署与建设江苏省中职管理平台学校端,做好江苏省中职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更新与管理技术服务工作。

3.保障学校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使用,确保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和生活的正常开展。

主要工作:

1.扎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前谋划筹备智慧教室、一卡通项目、对口单招标准化考场、信息化教学设施等建设工作。

2.完成江苏省中职综合管理平台学校端的部署与建设。提前筹备江苏省中职综合管理平台学校端的测试版部署申报,学校端系统软件采购申报与采购等工作,做好系统中教诊改数据的采集、修正与上报。

3.对全校教职工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更新,完成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录入、更新和上报。

4.维护好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运行与管理,包括广播系统、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演播录播系统等。

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社会服务新需求

目标任务:

1.完成江开、国开、一村一、奥鹏等开放教育新招400人,稳定大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努力在本科层次的招生宣传上做文章,逐步提高成人教育的学历层次。

2.做好江苏开放大学首批试点工作,提高成人开放教育的效果,建立学习指导网站,丰富网上教育资源,确保教育质量。

3.面向社区提供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服务,力争全年完成各类培训6000人次以上。

4.发挥本地社区教育“龙头”的作用,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对各乡镇教育中心校提供技术扶持。并在教学成果的培育方面做好支撑。

5.建设以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以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网络化教育平台,开展常规与非常规、知识技能与文化休闲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

主要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开放大学的办学原则,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理顺国开、江开、奥鹏三者的关系,规范招生,挖掘成人教育的新生源。

2.规范开放教育过程性考核,切实维护开放大学的形象和声誉,确保教学质量。

3.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优势,面向校内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非学历培训。

4.继续送教下乡、下企,密切联系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企业及街道社区,充分利用优势,扩展培训生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定单式”培训、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等项目。

5.配合市教育主管部门办好“溧阳学习在线”网站,与“常州终身教育在线”资源平台衔接,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网络教育,提高教育培训效益。

6.有计划的引进一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7.积极开发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及生活教育类视频课程,以适合社区环境和不同学习对象发展需要,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服务。

八、典型推广引领带动,打造基层党建新样板

目标任务:

1.组织全校党员中心学习小组和教师政治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

2.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4.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加强入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查和新党员发展工作。

5.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注重党员廉洁自律教育。

6.认真落实“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工作。

主要工作:

1.加强以党员教师为群体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每月学习交流一次,做到带头抓、带头学、带头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心组学习做到定主题、定时间、定主讲,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学校后备干部的培养,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教师,为他们的锻炼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思想动态,引导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常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专业部、深入课堂,积极解决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对有困难的教职工、学生要给予更多关爱。

6.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巩固行风建设成果。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确保党员对党内事务和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7.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党员队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拓宽教育的渠道,挖掘教育的深度,积极为党员创造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机会,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Copyright © 2004-2017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溧阳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处-丁佩红 邮箱:dph117@163.com苏ICP备17025136号